如皋具有丰盛的旅行资源,如皋旅行主要有四张手刺四种色彩,“古”色:“江苏前史背景和文明名城”;“红”色:“华东赤色革新摇篮”;“绿”色:“我国花木盆景之都”;“银”色:“国际长命摄生福地”。
如皋成陆6000多年,是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区域;如皋得名约2700年,“如皋”一名,最早见于《春秋左氏传》。
如皋有着悠长深沉的前史人文沉淀,名人贤达荟萃。如皋人文景观资源丰盛,共同卓异。古城表里城河,外圆内方,形如古钱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绘园;有被称为“中华寺庙一绝”的隋代修建定慧寺;还有法宝寺、灵威观、集贤里等很多具有文史价值的遗址和民居,富集着丰盛的旅行文明资源。
1927年7月如皋县委在如皋福成庵建立,这是江海平原上第一个县级安排。1930年,我国工农赤军第十四军在如皋西乡贲家巷正式建军,是土地革新时期江苏境内第一支工农革新装备。红十四军在中央政府卧榻之侧横戈跃马,在江海大地上播下了装备斗争的火种,扩展了党在通海如泰大众中的影响,一起培育、训练了李超时、何坤、刘瑞龙、张爱萍等一批刚强的革新领导干部。如泰革新根据地,是土地革新时期全国15块赤军游击区之一。
如皋花木盆景培育始于北宋,兴于明清,上世纪80年代快速地开展,现有花木盆景栽培培育面积20多万亩,是华东区域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,已有50多万盆景远销国外。、钓鱼台、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场所均可见如皋盆景身影。2011年,如皋被评为“我国花木之乡”;如皋盆景被确以为“我国地舆标志证明商标”;2014年,如皋盆景蟠扎技艺当选国家级非遗项目。
据最新计算,如皋143万人口中百岁以上白叟338人,总数位居全国县(市)之首,百岁以上白叟占比达万分之2.36,是联合国长命乡百岁白叟占比万分之0.75规范的3.15倍。如皋现有80至89周岁白叟7万多人,90至99周岁白叟1万多人。2011年,如皋被国际天然医学会、国际长命乡科学认证委员会颁发“国际长命乡”称谓,变成全球第六大长命乡,也是仅有处于江海平原地带、经济发达区域的“都市文明型”国际长命乡。